今年2月初
41岁的杨先生(化名)
在田间劳作时突发胸闷
殊不知
在接下来的124天里
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漫长战役就此打响
突发胸闷胸痛后,杨先生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凶险的“急性心肌梗死”。
更令人揪心的是,冠脉造影显示杨先生的冠心病属于极其严重的三支病变——心脏的三根主要供血血管都出现了严重狭窄甚至闭塞,血管条件极差,连常规的介入支架手术都无法进行。
抱着一线希望,杨先生慕名来到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八病区(大血管外科)。
然而,进一步的检查结果让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下去:除了血管问题,他的心脏功能也极度衰弱,EF值仅为26%(心脏射血分数正常值应大于50%),左心室也明显扩大。
展开剩余76%这意味着,杨先生的心脏血管不仅被“堵死”了,连“发动机”也濒临“熄火”。这给手术团队进一步的治疗造成很大难题。
张力团队再次详细追溯病史及冠脉造影结果认为:患者左冠状动脉多支、多处狭窄,且管腔内径仅约1.25mm左右,右冠状动脉远端全闭塞。
经心内、心外专家反复会诊后一致认为,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式,风险都极高,预后极差。
入院后,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,杨先生的胸闷症状虽暂时稳定,但EF值仍在30%以下。
在住院39天后,杨先生病情稍有好转便带着药物出院休养。然而,出院仅仅24天,病痛却再次袭来!
4月20日深夜,休息中的杨先生再次突发剧烈胸闷,自行服用硝酸甘油也毫无缓解。
凌晨四点,河南省胸科医院急危重症转运车将他紧急接回。检查结果触目惊心——肌钙蛋白I数值爆表,高于正常值近300倍!
杨先生再次出现心肌梗死!
二次入院,药物保守治疗虽能暂时稳住杨先生的病情,但冠脉造影复查的结果依然冰冷:血管条件没有改善,介入支架手术依然无望。
摆在手术团队面前的选择残酷而现实:保守治疗风险巨大,随时可能再发心梗夺命;若行外科搭桥手术,心功能和血管条件极差,两大关键指标都不合格,且手术风险极高。
如何进行心脏搭桥?是进行常规不停跳搭桥还是在体外循环辅助下搭桥?亦或是左室辅助下搭桥?IABP辅助下搭桥?
面对年仅41岁的生命,面对家属“再试一次”的恳切眼神和沉甸甸的信任,张力团队深感责任重大。
河南省胸科医院迅速组织全院心外科专家会诊和多学科联合会诊,在深入研讨和反复权衡利弊后,张力提出并最终确定了手术方案——为杨先生进行IABP(主动脉内球囊反搏)辅助下心脏搭桥手术。
二次入院35天后,张力带领手术团队先行为杨先生置入IABP,继而在IABP辅助、湿备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搭桥手术。
术中,麻醉医生的严密监护下,手术团队精细操作,每一个动作都力求对心脏的干扰降到最低。
手术非常顺利,术中3支主干血管顺利再血管化,3支靶血管内径均有1.5mm。
手术历时250分钟顺利完成,术后测桥血管血流满意。
杨先生随即被安全转入心外重症监护病房。
术后仅两天,杨先生恢复顺利,成功脱离呼吸机,拔除了气管插管。
经过医护团队精心治疗和护理,在二次住院61天后,杨先生终于康复出院。
令人可喜的是,杨先生的EF值已从术前的26%提升至43%,这意味着心脏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。
杨先生是幸运的,当他遭受如此凶险重疾后,不仅有关心爱护他的家人始终陪伴,更有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团队以精湛的医术和无畏的担当,为他搏出了一线生机。
张力提醒,心脏搭桥术后患者出院后一定要按时服药、定期复查,如有不适请立刻就医。
(武刚)
发布于:河南省全国十大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