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张拿着检查报告单,差点吓晕过去了。就诊前半个月,他发觉自己大便次数增多,大便稀烂,本以为就是肠胃不适,就没在意。但是这两天身体愈发难受,在家人的催促下,遂前往医院就诊。通过肠镜检查,显示结肠肿物,后经病理检查,最终确诊结肠癌。老张怎么也想不通,自己平时身体没啥大毛病,怎么突然就得了这种病呢?
其实,这并不是个例。在日常生活中,很多人对排便这件事并不重视,认为它只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,殊不知,大便不仅能反映肠道健康,还可能暗示着身体的其他问题。而老张的悲剧,或许就是从忽视身体发出的排便信号开始的。每每提到“大便”,人们第一反应就是不雅,但实际上,大便不仅能反映肠道健康,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。
一、一天2个“黄金排便时间”,你知道吗?
一天中有两个排便的“黄金时间”,分别是**晨起后**和**餐后2小时内**。这两个时间段之所以被称为“黄金时间”,是因为它们能够更好地利用人体的生理机制,帮助我们更顺畅地排便。
当早晨从睡梦中苏醒,由躺姿变为坐姿再到站姿时,身体会出现“起立反射”,这种反射能够刺激结肠的推进性蠕动,从而促进粪便排出。此时如厕,可以排空整晚代谢产生的“废料”,有助于预防肛肠疾病。此外,从中医理论来看,早晨5-7点(卯时)是大肠经活跃的时段,此时排便顺应自然节律,有利于阳气升发和毒素排出。如果错过这个时段,粪便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过长,水分被过度吸收,容易导致大便干结,增加排便难度。
进餐后,食物会刺激胃引起“胃结肠反射”,从而唤醒天然的排便反射。此时,结肠整体蠕动,蠕动波会以10cm/小时的速度,把乙状结肠内的粪便推入直肠,诱发排便活动。这种反射在饭后2小时内最为活跃,因此,饭后2小时内是排便的另一个黄金时段。利用这个时间段排便,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排出肠道内的废物,减少毒素在体内的停留时间。
二、健康的便便是怎样的?
了解了“黄金排便时间”后,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样的大便才是健康的。一般来说,健康的便便通常具有以下特点:
健康的大便多呈条状软便,在便池内不粘连,能浮在水面,水冲即净。如果大便过于稀烂或干结成块,可能暗示着肠道功能出现了问题。例如,大便干结通常是便秘的表现,而大便稀烂则可能是腹泻的前兆。
正常的大便颜色为黄色或黄褐色。如果大便颜色出现异常,如黑色、红色或白色,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。例如,黑色大便可能暗示上消化道出血,红色大便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的迹象,而白色大便则可能与胆道阻塞有关。
正常大便是微臭的,爱吃肉的人气味会重一些,素食者味轻。如果大便气味异常,如恶臭难闻,可能是肠道内细菌分解食物产生的有害气体增多,暗示着肠道功能紊乱或消化不良等问题。
一般来说,多久排一次便是由自身的消化系统决定的,没有特定的标准。只要一天排便不超过三次或者至少两到三天排一次便就是健康的。如果排便频率过高或过低,可能暗示着肠道功能出现了问题,需要引起重视。
三、3个排便恶习,尽早改掉
了解了“黄金排便时间”和健康大便的标准后,我们再来看看生活中常见的3个排便恶习,这些恶习可能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,需要尽早改掉。
1、用力过猛
对于便秘的人来说,用力排便是一件很平常的事。但对于老年便秘患者来说,用力排便是一件损伤健康的事。用力过猛可能会导致肛门直肠部位的血管压力增大,增加痔疮、肛裂等肛肠疾病的风险。此外,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,用力排便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,如心肌梗死、脑卒中等。因此,在排便时,应尽量避免用力过猛,可以通过调整饮食、增加运动等方式来缓解便秘症状。
2、长时间蹲坐
长时间蹲坐马桶或便池,不仅会导致排便时间延长,还会增加肛门直肠部位的压力。排便时间过长会使粪便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过长,水分被过度吸收,导致大便干结,进一步加重便秘。此外,长时间蹲坐还可能导致肛门直肠部位的血液循环受阻,增加痔疮、肛裂等肛肠疾病的风险。因此,每次排便时间应控制在5-10分钟。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还没有排便的欲望,就不要强求,可以站起一会儿再坐下,把时间间隔开。
3、忽视便意
便意是人体的一种生理信号,当肠道内有粪便需要排出时,大脑会发出便意信号,提示我们去排便。如果经常忽视便意或强忍不便,直肠对粪便刺激的反应性就会降低或消失,从而容易发生便秘。因此,当有便意时,应及时去排便,不要强忍。如果工作或学习确实无法离开,也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去排便。
全国十大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