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吴是一位退休教师,平时身体硬朗,偶尔跑跑步,过着闲适的退休生活。某天,他感觉肚子有点不舒服,肠胃反复胀气,偶尔还有点轻微的腹痛。儿子从网上搜到许多关于肠癌的科普文章,吓得他非得去医院做个肠镜检查。“这可是查肠道肿瘤的金标准,得趁早筛查,不然岂不是要后悔一辈子?”
老吴心里惴惴不安,预约了医院的肠镜检查。可医院排号要等一个多月,他心焦又害怕,担心肠镜检查会痛苦难忍。家里人和他讲,无痛肠镜其实现在很发达,医生的手法也娴熟,但老吴还是心里有点抗拒。
刚好碰到我,一位多年从事肠道疾病诊治的医生,对他说:“确实,肠镜是发现肠癌及息肉的有力武器。但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做肠镜,有五种情况,很可能根本不需要去做,免得被‘健康恐吓’忽悠了。来,我给你详细说说。”
肠镜——结直肠癌早筛的“金标准”
你可能想知道,为什么肠镜如此重要。全球每年约有185万结直肠癌新发病例,中国占约50万。近一半因晚期诊断而错失治疗时机。像浙江省,结直肠癌发病率从2015年的35.67/10万攀升到2022年的50.40/10万,增长41.3%,死亡率也显著上涨。
结直肠癌往往由息肉逐渐恶变而来,早发现就可以在肠镜时切除息肉,阻断癌变。
肠镜就是把一个细长柔软的摄像管从肛门插入,一直走到回肠末端,医生能看到肠壁黏膜的细微变化,早期息肉、小肿瘤都能被发现。是目前诊断和治疗最有效的手段。
肠镜真的那么痛苦吗?
很多人对肠镜各种忌惮:不敢吃、不敢喝、喝泻药喝到难受;害怕被插入一根长管子……
事实上,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,泻药口味大为改善,量减少,也更容易服下,术中医生手法娴熟,痛苦感大幅减轻。
更重要的是,现在越来越普及无痛肠镜,患者在浅睡眠状态下完成检查,醒来便检查结束,半点感觉无有,一觉睡醒了健康就检查完毕了。
但是,肠镜并非人人都需做!这5种情况不用做肠镜,别被“健康恐吓”忽悠
1. 没有症状且近年做过肠镜者,无须频繁复查
肠镜是疾病排查工具,但不是“年度体检清单”必做项目。
如果你没有肠道家族史、不便血、不腹痛、不反复腹泻或便秘等症状,并且最近一年内做过肠镜,医生通常不会建议一年一查。
因为肠镜检查侵入性强,过度频繁反而可能带来风险和浪费公共医疗资源。
一般建议正常风险者每五年做一次肠镜。
2. 有胃肠反流风险,肠镜前未作充分准备者
存在食管炎、幽门梗阻、呕吐频繁或胃内残留液体较多的患者,肠镜前需要进行胃肠减压,排除残液。
不然检查过程中残液反流误吸,可能导致肺炎等并发症。
这是医学上必须严格规范的预处理。
3. 高龄且心肺功能差,承受检查风险大的患者
比如,老李,80多岁,平时走动即胸闷心慌。做肠镜,尤其全麻肠镜,风险极高。
即便确诊了癌症,也很难耐受手术、放化疗。
这种情况下,不建议做肠镜检查。保障生命安全才是首要的。
4. 年轻人无症状且无家族史者,切勿盲目检查
20多岁的王小姐身体健康,无肠道不适,无家族遗传病史。
单纯的腹痛多为肠道功能紊乱,肠镜不是排查的首选,更别盲目做。
医学研究表明,肠道肿瘤多发于中老年人,40岁后风险显著升高。
年轻人有强烈家族史或特殊症状时才考虑做。
5. 罹患特殊疾病者如急性肠炎、肛周脓肿等不宜肠镜
急性炎症期、大量出血、肿瘤晚期伴广泛腹腔转移患者,肠镜检查风险大,可能加重病情。
必须根据医生专业判断,选择其他辅助检查手段。
除此之外,酌情而定,避免滥用肠镜
滥用肠镜不仅浪费医疗资源,还可能对身体造成潜在损害。
最新《国际消化病学杂志》(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, 2022)指出,过度肠镜检查可能导致肠道黏膜损伤、心理恐惧等。
因此,合理安排肠镜检查时间和频率,绝对比盲目多做更重要。
结语:科学、理性看待肠镜,珍惜每一次健康选择
老吴经过我的分析,终于放下心来,接受有指征时再做检查,不必过度担心。
他还开玩笑说:“以后我要和儿子好好聊聊,不要被网络忽悠得乱抓狂。”
医生小贴士:
40岁以上,且有肠癌家族史或症状者,建议及时做肠镜筛查;
未出现明显症状,且最近检查正常者,五年内无需重复检查;
存在严重心肺疾病或胃肠道特殊疾病者,需个体化判断检查时机及方式;
心理恐惧者,可选择无痛肠镜或乐观配合医生;
体检不等于常规肠镜,健康要科学维护,避免“吓人式”健康恐慌。
你或家人有没有经历过被医生建议做肠镜,却不确定是否必要的情形?是否有过肠镜做后的真实感受?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,一起聊聊肠镜背后的真相和健康选择。
参考资料
《中国消化病年鉴》2023
国际消化病学杂志(IJG)2022肠镜检查研究综述
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2023年结直肠癌数据显示
《中华消化杂志》2021年肠镜安全性评估报告
美国癌症协会(ACS)肠癌筛查指南2023
世卫组织结直肠癌防治倡议2022
关注科学体检,远离健康恐吓!肠镜,做得对才重要!你准备好了吗?留言告诉我你的看法吧!
全国十大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